诚信为本
诚信为本

实验告诉你群租房火灾有多可怕?

更新时间:2017-11-10 10:42:19

  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租房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在此情况下,一些房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住宅的房间分割改建成若干小间进行出租,成为“群租房”,却忽视了其背后巨大的火灾隐患。11月6日下午,宁波市消防支队在待拆迁的江北槐树小区开展了普通住房与群租房火灾对比实验,模拟两类住房同一原因先后起火后的燃烧情况和蔓延时间,并分别检测各类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群租房一旦起火,不但火势蔓延比普通住房快得多,救火难度更是大大增加。

  实验选在江北槐树小区一栋已搬空的楼房中,为了方便直观对比实验结果,消防员选用二楼对门的两间房屋,在内部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和检测氧气、一氧化碳、温度等数值的专业仪器。两间房的面积均在7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间房用木质隔板隔了5个卧室房间出来,并模拟真实场景放上了床和电器,而另外一间则是两室一厅的普通住房,也同样进行了家具摆放等布置。

   单位:分钟

  第13分钟,群租房进入了最猛烈燃烧的阶段,起火点卧室的温度已直线攀升至1360℃,几乎是普通住房温度的10倍!整间房火光冲天,透过外面的防盗窗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火浪翻滚,场面触目惊心。反观普通住房,只有一些白烟冒出,外部仍未发现明火。

  眼看群租房的火势愈发猛烈,消防员开始灭火。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前后夹攻”,群租房的火才基本熄灭。

  参与实验的消防队员说,由于群租房没有住人,不用进行人员搜索,而且场景是自己布置的,对房屋内部结构一清二楚,所以灭火很顺利。如果是真的群租房起火,灭火难度还要翻上几番。

  “通过实验不难看出,群租房起火比普通住房要可怕得多!”演习结束后,江北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余平进行了总结,“这几年,全国各地群租房火灾不断,时有人员伤亡,其原因就在于群租房格局复杂,多用简易木质板等非阻燃材料分隔空间,再加上居住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短短几分钟大火就会迅速蔓延,给逃生带来很大难度,并给消防员的搜救造成困难。另外,群租房内电线乱拉、没有灭火器等家用消防器材,以及租户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也使群租房成为火灾发生的重灾区。”

  群租房常见消防问题:

  (一)私拉电线安装单户电表,电线私拉未套管。普通居民住宅电路设计严格按照一户一表执行,而一套出租房内通常住了五六家住户,甚至更多,十分容易造成电线短路,电线超负荷运载,导致火灾发生。

  (二)出租房厨房未单独设置,仍存在使用液化气钢瓶的现象。房东为满足租户的日常生活需求,通常在狭小的租房内通过随意隔断,设立起居室、厨房与卫生间。多数租户为了节约电费仍会选择使用液化气钢瓶。液化气钢瓶使用中极其容易发生液化气泄漏,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三)安全出口未保持畅通。过道、楼梯口电瓶车肆意停放,胡乱堆放杂物现象严重。安全出口可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安全疏散人员。出租房消防安全要求细则也指出二层以上的居住用出租房应每套至少设有一个逃生口并保持畅通,满足高密度人群的疏散。

  (四)群租导致居住人口密度过大,原设计防火通道无法满足如此高密度人群的疏散,火灾危险性增加,一旦有其中一户发生火灾,将会直接蔓延至同室的其他住户,且造成逃生困难。

  (五)未配备消防设施。出租房属人口密集场所,配备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消防安全器材,设立安全标识,能有效保障火灾发生初期人员疏散及正常扑救。

  (六)消防安全意识浅薄,知识匮乏。群租房的租客大多是一些低收入者,这些人未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安全常识了解少,防火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平时做的都是对的,没有出过什么事故。频繁使用电热棒、电炉丝、电饭煲等电器,又不注意安全用电,一旦人离开后忘了关电器,容易发生火灾并最终酿成一幕幕惨剧。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